当前位置:首页 >> 古诗 >> 峨眉山月歌 编辑
峨眉山月歌 文 / 李白
1

作品正文

峨眉山月半轮秋,影入平羌江水流。

夜发清溪向三峡,思君不见下渝州。

2

作品赏析

3

作品赏析

这首诗出自《李太白全集》卷八,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,大约作于725年(开元十三年的时候)以前。全诗意境明朗,语言浅近,音韵流畅。《唐诗笺注》:“‘君’指月。月在峨眉,影入江流,因月色而发清溪,及向三峡,忽又不见月,而舟已直下渝州矣。诗自神韵清绝。” 诗从“峨眉山月”写起,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。“秋”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。秋高气爽,月色特明(“秋月扬明辉”)。以“秋”字形容月色之美,信手拈来,自然入妙。月只“半轮”,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。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,流至乐山县入岷江。次句“影”指月影,“入”和“流”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,寓言月影映入江水,又随江水流去。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,任凭江水怎样流,月影却是不动的。“月亮走,我也走”,只有观者顺流而下,才会看到“影入江水流”的妙景。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,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,意境空灵入妙。

次句境中有人,第三句中人已露面: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,向三峡驶去。“仗剑去国,辞亲远游”的青年,乍离乡土,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。江行见月,如见故人。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,于是只能“仰头看明月,寄情千里光”了。末句“思君不见下渝州”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,语短情长。

峨眉山——平羌江——清溪——三峡——渝州,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。除“峨眉山月”而外,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;除“思君”二字,也没有更多的抒情。然而“峨眉山月”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,成为诗情的触媒。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:山月与人万里相随,夜夜可见,使“思君不见”的感慨愈加深沉。明月可亲而不可近,可望而不可接,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。诗中咏月的地方,都在抒发江行思友之情,令诗人感到很陶醉。

本来,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,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,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。二十八个字中,地名出现了五处,共十二字,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。它“四句入地名者五,古今目为绝唱,殊不厌重”(王麟洲语),其原因在于: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,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,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。其次,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。“峨眉山月”、“平羌江水”是地名附加于景物,是虚用;“发清溪”、“向三峡”、“下渝州”则是实用,而在句中位置也有不同。这样,诗句就显得没有痕迹,妙入化工。

明代王世贞评价说:“此是太白佳境,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、平羌江,清溪、三峡、渝洲。使后人为之,不胜痕迹矣,益见此老炉锤之妙。”

诗中凡咏月处,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,令人陶醉。 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,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,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。

4

作者简介

李白(公元701年-公元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又号”谪仙人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后世将李白与杜甫并称为“李杜”。其人爽朗大方,爱好饮酒作诗,爱交好友,其曾获得过皇上和贵妃的赏识。但最后他贫困潦倒,死得令人心痛。

5

其他作品

  • 望庐山瀑布
  • 早发白帝城
  • 赠汪伦
  • 咏苎萝山
  • 送孟浩然之广陵
  • 夜宿山寺
  • 静夜思
  • 望天门山
  • 独坐敬亭山
  • 客中行
  • 登金陵凤凰台
  • 送友人下蜀
  •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
  • 渡荆门送别
  • 塞下曲六首之一
  • 塞下曲六首之二
  • 塞下曲六首之三
  • 塞下曲六首之四
  • 塞下曲六首之五
  • 塞下曲六首之六
  • 军行
  • 题北榭碑
  • 赠孟浩然
  • 菩萨蛮
  • 长门怨
  • 把酒问月
  • 白鸠辞(乐府)
  • 白头吟(乐府)
  • 草书歌行
  • 长干行
  • 长相思二首之一
  • 长相思二首之二
  • 春思
  • 登高丘而望远
  • 乐府.独漉篇
  • 古风
  • 古风(西上莲花山)
  • 关山月
  • 广陵赠别
  • 桂殿秋
  • 将进酒
  •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
  • 梦游天姥吟留别
  • 秋风清
  • 蜀道难
  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
  • 侠客行
  • 行路难
  • 行路难
  •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
  • 子夜吴歌
  • 乐府杂曲.君马黄
  • 日出入行
  • 玉阶怨
  •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
  • 北风行
  • 塞下曲
  • 清平调
  • 峨眉山月歌
  • 清平调词 其二
  • 送友人
  •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
  •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
  • 古朗月行
  • 三五七言
  • 上李邕
  • 怨情
  • 宣城见杜鹃花
  • 夏日山中
  • 春夜洛城闻笛
  • 山中与幽人对酌
  • 秋浦歌十七首.其十
  • 越中览古
  • 秋浦歌十七首.十五
  • 长相思.其二
  • 九月十日即事